第(2/3)页 “可不是嘛,据说那郑均乃是县吏出身,破岚州、灭秦王,是个响当当的英雄豪杰!如今占了神京,还拥立了个什么景隆皇帝。” 另一人嗤笑一声,张口笑道:“关中那些豪族老爷们怕是急得跳脚,这才急着迎咱们王爷回去镇场子。” 一个看起来岁数不大,似乎刚刚被充入镇西军的年轻士卒低声道:“也沾了这郑均的光,否则咱们不知猴年马月才能从杞州回来……” 士卒闲聊,神色轻松,而在这镇西军队伍的中央,一杆绣着‘晋’字的大纛迎风招展。 大纛之下,晋王李伸骑着一匹通体雪白的龙驹,身披锦袍,腰间悬着一柄古朴长剑。 其面容俊朗,眉宇间透着几分儒雅之气,与传闻中那个与妃嫔私通、荒淫无度的形象截然不同。 李伸的目光远眺东方,眼眸深处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他轻轻摩挲着剑柄,低声自语:“关中……本王终于回来了。” 自从他被父皇发配杞州之后,他已经有一百多年没有回到过中土,回到过这个他的故乡了。 他犯了错,父皇不仅将他发配到了那边陲之地,还将晋王府的三卫削减,全部发配到了灵州,作征南军去厮杀。 李伸身边并没有什么王府卫兵,只有这镇西军可以依仗。 陇州严格来讲,也算是中土的一部分。 但在晋王李伸的心中,只有踏上关中的土地,他才算是真正的回到了家。 “呼~” 李伸呼出一口气来,张口道:“还有多久?” 若非是周遭有三万镇西军士卒,李伸甚至都想施展元丹武圣的神威,自己孤身一人,回到镐都去了。 而听到了李伸的询问,副将策马上前,恭敬道:“王爷,再有两日便能抵达金城郡。不过我们派出去的探马沿白玉河一带行进,却始终没有什么消息传回来,恐遭遇不测。” 白玉河,乃贯穿陇州与关中的一条大河。 中途的渡口,名为寒鸦渡。 也是此行李伸的目的地。 听到了副将的回话,李伸嘴角微微上扬:“怕不是遭了郑均麾下骑兵的毒手,他听说本王归来,定是会有些动作,此刻估计正在攻打关中,此人倒是有些胆识,不过……” 说到此处,李伸的话音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本王倒要看看,他这个‘汉王’能翻出什么浪来。” 周围的亲兵们听到王爷的话,纷纷露出崇敬之色。 在他们心中,晋王殿下不仅是镇守西域的雄主,更是深藏不露的元丹武圣。 有晋王殿下在,区区郑均何足挂齿? 对此,晋王李伸丝毫不在意。 他这次回来,就是要和郑均争霸天下的。 若是连狠话都不敢说一句,那岂不是太过于孱弱了? “殿下。” 一旁的副将倒是颇为谨慎,对着晋王说道:“探马失联,此乃大事……末将来时,曾寻凉州牧咨询过郑均的战术方略,私以为,此贼酷爱奇险之策,多行突袭之术。” “所以……此番军归中土,末将认为我军还需小心为妙。” 见副将如此谨慎,晋王李伸笑道:“郭将军还是太过于谨慎了,县城小吏,懂什么兵法?依本王来看,此人如今或许正猛攻关中,意图在本王抵达关中之前,拿下关中罢了。” 听到这句话,副将不语。 而晋王李伸,则是心中警惕至极。 他之所以这么说,不过是蔑视对手,让身边亲兵认为郑均不过如此罢了。 内心深处,李伸还是十分忌惮郑均的。 毕竟郑均可是大争之世以来,第一个手中有双杀元丹战绩的存在! 北妖庭的鹿妖王与自己那位愚蠢的弟弟秦王李恂都是死在了他的手里。 虽然这两者的死,都不是郑均以一己之力造成的。 鹿妖王乃是被围攻致死,而秦王李恂的状态并非全盛。 但无论如何,这二者也是货真价实被郑均所斩杀,容不得晋王小觑。 一念至此,晋王李伸当即道:“传令下去,诸军轮流休息,随时随刻,至少要保证有一万名士卒着甲!” “诺!” 亲兵得令之后,当即去传递命令。 不多时,整个镇西军都开始变动了起来。 镇西军变阵完毕,继续前行。 约半日之后,金城郡的轮廓已隐约可见,李伸却忽得感觉到大地在微微颤动,便抬目望向四周,不由轻笑一声:“全军准备备战,那郑均竟然真来了。” 而听到了晋王李伸的话语,周围亲兵不由一怔。 他们没感觉到敌军的身影啊? 不过此乃晋王的吩咐,他们自然也不会多说什么,立马安排下去,准备布阵。 “全军披甲!” “快快快,全军披甲!” “……” 而与此同时,金城郡外三十里,秋日的暮色已染红天际。 郑均立于一处高坡之上,远眺前方蜿蜒如蛇的镇西军队伍。 两万骑兵已悄然完成合围,如同潜伏的狼群,只待猎物踏入最后的陷阱。 “丞相,魏将军的前锋已切断敌军退路。” 独孤愿低声禀报,手指向远处升起的狼烟:“晋王的三万大军,已成瓮中之鳖。” 郑均微微颔首,目光如电扫过战场。 他注意到镇西军虽长途跋涉却阵型不乱,中军那杆‘晋’字大纛下,一道白衣身影格外醒目,见此情况,郑均不由道:“看来这晋王已经发觉到事情不对了。” “传令下去。” 郑均的声音冷峻如铁:“魏权率五千骑冲击左翼,独孤景率五千鲜卑突骑冲击右翼,其余人马随我行动,直取中军。” “诺!” 战鼓骤响,惊起漫天飞鸟。 而在郑均下达命令之后,魏权率先发动攻势,三千铁骑如洪流般冲向镇西军侧翼。 马蹄踏地之声震耳欲聋,骑兵手中长矛在夕阳下泛着冷光。 “敌袭!” 镇西军中响起尖锐的号角声。晋王李伸猛然抬头,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冷笑:“来了。” 第(2/3)页